书香新疆⑲丨天山南北阅读成风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1日 10:19:34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书页翻动的声音与戈壁的风声交织,琅琅诵读与雪山溪流共鸣……在新疆这片辽阔而美丽的土地上,从乌鲁木齐的繁华书市到喀什乡村的农家书屋,从伊犁河谷的王蒙书屋到木垒山沟里的国学书院,阅读的星火正在天山南北燎原。这是一场跨越城乡、连接古今的文化盛宴,更是一幅由无数读书人共同绘就的精神画卷。
天山脚下 书香满城
每年4月的世界读书日,新疆各地都会迎来“天山读书节”的热潮。作为新疆阅读文化的重要品牌,“天山读书节”自2005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多届。今年读书日,喀什市以“数智赋能阅读,书香直达基层”为主题,在百姓书房启动全民阅读活动。活动现场,诗朗诵《满江红》、黄梅戏《女驸马》、舞蹈《映山红》轮番上演,无人机科普与绘本分享会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
新疆日报社主办的“石榴读书节”至今已经连续举办5届,充分利用受众优势、新媒体技术优势、传播优势,将阅读空间、读书资源、作家队伍与读者紧密连接在一起。
与此同时,喀什市教育系统举办的“‘阅’动喀什——阅读·共生·未来”主题活动上,学生们用情景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致敬经典。一位家长感慨:“阅读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家长的陪伴是这笔财富的钥匙。”
“阅读是城市最温暖的气质。”每年的读书节,就像是一场盛大的文化庆典,吸引着无数读者参与。其间,全疆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好书进社区、进军营、进基层,让阅读的种子撒遍每一个角落。优秀出版物展示展销和优惠售书活动,让读者们能够以实惠的价格购买到心仪的书籍。名家、学者的签售、讲学活动备受瞩目,他们与读者面对面交流,分享创作心得和阅读感悟。
近年来,“文化润疆 书香天山”全民阅读大会的举办,将新疆的阅读氛围推向高潮。2024年的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暨2024新疆书展,以“建设书香新疆 共享现代文明”为主题,在新疆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来自疆内外的330多家出版发行单位携4.4万余种图书齐聚一堂。大会期间,不仅有琳琅满目的图书展示,还有“阅读天山 文润新疆”2024新疆书展、“建设书香新疆,共享现代文明”主题演讲会、推动新疆出版高质量发展专题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刘亮程等名家的讲座和阅读分享,让读者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大家的智慧和风采。
乌鲁木齐市新华书店书咖空间。记者 高芳摄
乡村书屋 文化星火
阅读,不仅仅是城市的专属。在新疆天山南北的乡村大地上,农家书屋如同一颗颗星星,照亮了乡村的文化天空。农家书屋不仅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将知识的养分输送到各族群众心田的桥梁。
每逢周末,伊宁市巴彦岱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便会走进王蒙书屋,或诵读作品,或聆听故事。这座面积800平方米的书屋散发着浓郁书香,一楼陈列着“人民艺术家”王蒙在此工作时的珍贵图片和手稿,记录着他与各族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深厚情谊;二楼则是对村民和游客免费开放的阅读空间。12年来,王蒙书屋始终以传承王蒙先生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文化精神为己任,通过举办阅读分享、文化讲座、民族团结等活动,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如今,王蒙书屋荣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并带动巴彦岱村成为“新疆研学旅游基地”。巴彦岱村正依托王蒙书屋打造“文学小镇”,发展民宿、酒店等产业,让文化为乡村振兴注入动力。
在吐鲁番市高昌区葡萄镇巴格日社区,由努尔丁·沙塔尔创办的“努尔丁书屋”已走过17个春秋。这座400余平方米的书屋,收藏各类书籍4.2万余册,涵盖党史、科技、文化、历史、种植、养殖等领域。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努尔丁书屋已从单一阅读点,发展为集阅览室、书画室、红色记忆收藏馆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场所。社区居民热西提·艾合买提说:“周末来这里看书读报,生活充实了许多。”2021年,71岁的努尔丁因病将书屋交给儿子尼扎木丁·努尔丁管理。在首届新疆全民阅读大会上,尼扎木丁替父亲领取了“书香家庭”奖牌。“我会传承好书屋承载的爱国、奋斗精神,让它发挥更大作用。”尼扎木丁说。
为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化阅读需求,昌吉回族自治州积极探索,在建成440个农家书屋的基础上,分批次打造数字化农家书屋175个,推动农家书屋向“云端”延伸。玛纳斯县包家店镇柴场村村民张建军说:“现在手机扫一扫农家书屋二维码,就能找到想看的书,太方便了!”为掌握无人机植保技术,他曾在书屋数字平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钻研,节省了时间成本。2023年4月,柴场村农家书屋获全国“最美农家书屋”称号。
目前,“新疆数字农家书屋”平台已构建自治区、地州市、县市、村镇四级管理体系,覆盖全疆8996个农家书屋。农家书屋正成为满足各族群众个性化阅读需求、汲取文化知识的“云端精神家园”。
“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和“我的书屋 我的梦”等活动也在新疆乡村广泛开展。这些活动以阅读为纽带,将乡村的孩子们与知识紧密相连。孩子们在书屋里阅读、写作、绘画,用文字和色彩描绘梦想,了解外面的世界,拓宽视野。
在青岛大学,一群心系新疆的师生发起了“山海情”新疆喀什乡村儿童阅读援助项目。他们通过募捐书籍、筹集资金等方式,为喀什乡村的孩子们建立起小型图书馆。这些书籍跨越千山万水,为孩子们打开通往知识世界的窗户。青岛大学的师生们定期前往喀什举办阅读活动,指导阅读,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情谊。
在地铁里阅读的少年。记者 高芳摄
书院书社 文脉传承
在新疆,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文化场所。木垒县菜籽沟村,一座由作家刘亮程创办的国学书院静静矗立。这里曾是陕甘移民的避世之所,如今成为新疆汉文化研究的重镇。书院不仅教授国学,还保护古民居,让游客在山水间静养身心。这里既是文人墨客交流的平台,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木垒书院经常举办诗词朗诵会、书法展览、国学讲座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昌吉州的墨兰书社则是另一种风景。书社名字取意墨兰朴实无华,不择土壤,荒地、山坡、草原、路旁都能生长的寓意。它也如创办者陈霞的初衷一样,具有不畏寒暑风雨、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从3人读书小组起步,社长陈霞提出“五百工程”的宏愿,即建立100个读书团队、开办100场讲座、深读100部经典……让一个人影响一个人、一个家庭带动一个家庭、一个书群引领一个书群。这种坚持和韧性,让书社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拥有9798名书友,覆盖18个全国省区市。2021年9月,墨兰书社被国家韬奋基金会授予“推广全民阅读、创建书香社会基地”,这也是国内唯一获此授牌的民间阅读机构。陈霞说:“我们的使命是让一群人的阅读变成全民阅读。”
天山南北,书香四溢。在新疆,阅读的力量无处不在,阅读的种子已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它跨越地域界限,打破民族隔阂,将各族人民紧紧相连。无论是城市的书店、图书馆,还是乡村的农家书屋,都充满着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阅读,让新疆各族人民在文化的滋养下,更加团结,更加自信,共同书写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美好未来。
读书人行走天山,书页间藏着过去,也写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