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疆同心十五载|张亚运:一个医学博士的“援疆三问”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5日 11:15:57 来源:央广网
走进新疆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病房,山西来的援疆医生张亚运正在查房。在他身旁,病床上的哈萨克族患者正认真听着他的嘱咐:“奶茶和手抓肉可以少放点盐,每天量两次血压,记得登记下来,下次复诊带给我看看。”为了让这些建议更贴近患者生活,张亚运此前特意向科里同事请教当地饮食习惯。
自2024年底来到这里,这位医学博士已经逐渐融入了医院的日常――他用扎实的临床技术守护患者健康,用专业的科研能力提升科室水平,也用真挚的行动诠释着援疆医生的使命。
山西援疆医生张亚运正在查房(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2024年6月,他在山西医科大学完成博士学业后进入山西白求恩医院心内科工作。同年年底,怀着对新疆的向往和责任,他主动响应山西省对口援疆号召,踏上了奔赴昌吉的征程。
“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这“三问”常常在他脑海回响,每一位援疆人都要回答好这份考卷。正是这份叩问初心的“援疆三问”,开启了张亚运援疆旅程的心门,也指引着他的方向。
“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召唤
“最初知道科室确定对口援疆的人选是我时,我有些忐忑。”张亚运回忆起决定援疆之初的心情时坦言,自己对新疆这片土地充满好奇和敬仰,但也不确定能否胜任重任、发挥所长。
望着舷窗外绵延的天山雪岭,他在心中反复问自己:“来这里是为了什么?”答案很快在工作中逐渐清晰,援疆不仅是一份工作调动,更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在山西援疆工作领导和医院同事帮助下,张亚运对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理解。“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强调民生援疆、智力援疆。我逐渐明白,援疆的背后是政治责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是‘小我’融入‘大我’的时代召唤。”张亚运告诉记者。
昌吉州人民医院希望通过对口支援引进科研人才,提升当地医疗水平,而他正是为此而来。扎根边疆,用自己的所学服务各族患者、培养本地人才,成了张亚运笃定的初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初到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张亚运很快发现这里的疾病谱与家乡有所不同。由于当地居民长期偏好高盐高脂饮食,作息习惯也和内地有差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在昌吉的患病率似乎要高于山西。一些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常常没有症状就不到医院就诊,服了降压药也不监测血压。
“很多病人觉得自己不难受,就不来复查,这样长期下去心脏、肾脏都受损害,往往合并多种并发症才来看病。”张亚运解释说。
在日常诊疗中,张亚运特别注重对患者的宣教和随访。在查房时,他反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按时复诊,并结合当地生活方式调整治疗方案。“完全照搬内地的高血压指南来要求患者不太现实,得考虑他们的饮食起居特点,让治疗更接地气。”他一边这样说,一边和科室同事一起,用通俗的双语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这种贴心又实际的风格赢得了患者的信任,不少人出院时都会主动表示下次一定按他说的记录血压。
除了日常医疗工作,张亚运还把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先进经验带到了科室建设中。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科面临着心脏重症监护(CCU)空白的困难。没有CCU,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心衰患者只能在普通病房管理,风险很高。张亚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和科室同仁一起认真学习指南共识,梳理急危重症的诊疗流程,制定规范的抢救预案,并针对重症护理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方案。他主动联络后方医院,邀请这边心内科参与到后方医院心内科及介入治疗室的“三级联动”的护理查房,通过线上查房和培训,使当地护理团队在重症监护、质量控制等方面迅速成长,为CCU病区开诊做好前期准备。
作为一名博士,他深知科研对于提升医疗水平的重要性。昌吉州人民医院心内二科虽然有自治区级科研项目立项3项,但整体科研氛围较为薄弱。张亚运到来后主动承担起科研带教的任务,在他的带动下,科室很快萌生出多个科研想法,并付诸行动申报项目。
目前,在张亚运的协助下,科室已申报了两项重要课题:一项是自治区省部共建科研项目――《昌吉州急性心肌梗死真实世界数据库建设及区域化风险预测模型研究》,旨在建立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大数据并探索风险评估模型;另一项是新疆医学会科研项目――《小剂量缬沙坦-氨氯地平复方制剂在昌吉州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真实世界研究》,针对当地老年高血压用药效果进行真实世界调查。这两项课题从指南设计到标书撰写,都凝聚了张亚运大量心血。
对他来说,看到更多科室同事学会申报课题、走上科研之路,是他援疆工作中最为感动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自己的所学真正传递给别人,比我自己做多少项目都更有意义。”张亚运由衷地说。
让石榴籽般的情感扎根于彼此心中
援疆一年半的期限转瞬即逝,如今张亚运也开始思考“离开新疆时,能留下什么”。在他看来,技术和理念的传承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希望自己这一年半能把先进的技术与理念留在这里,把科研的种子播种在这片土地上,激发当地同事的科研潜力。”张亚运的眼神坚定。“同时,也希望我们科能够继续发挥心脏康复亚专业特色,打造昌吉州首个规范的心脏康复中心,让心血管患者在本地就能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
援疆之余,张亚运也收获了深厚的友情和难忘的经历。他和当地同事并肩工作、相互学习,在共同的奋斗中建立了如兄弟般的情谊。闲暇时,他会跟同事一起品尝抓饭和奶茶,学习几句简单的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团结就这样在点滴相处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也希望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让石榴籽般的情感扎根于彼此心中。”张亚运由衷地说道。“援疆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次前行,都是信仰的延续。未来我会继续扎根边疆,坚守岗位,不负使命,用行动书写属于我的援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