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王蒙与“阿凡提”老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8日 09:51:46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邓丽娟 通讯员 王海林
一位是文坛巨匠、当代著名作家,一位是边疆县城的退休教师,一段共同的记忆,牵出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情谊。
今年年初,王蒙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提及计划重返阿克苏,探望一位1969年相识、名叫玛依努尔的老师。得知这件事,今年70岁的玛依努尔·卡尤木眼中泛起泪花,那些糅合着馕香与墨水的记忆,成为两人跨越民族与时空的永恒叙事。
“二秋子”苹果甜两家
1969年,玛依努尔高中毕业,因远在伊犁的姐姐刚做完手术无人照顾,她决定前往伊犁照顾姐姐。
那时,王蒙是玛依努尔姐姐家的邻居,他每天在乡下干活,妻子崔瑞芳在伊宁的一所中学上班,家里有3个孩子,小女儿伊欢刚出生不久,王蒙夫妻工作很忙,没时间照看孩子。玛依努尔得知二人的难处后,便主动承担起照顾小伊欢的责任。
玛依努尔为伊欢添置了维吾尔族婴儿摇床“毕须克”,并亲手缝制绣花襁褓。每天清晨,她会轻轻摇晃木制摇床,哼唱维吾尔族民谣哄伊欢入睡。伊欢学步时,玛依努尔牵着她的手,模仿维吾尔族舞蹈的“扭脖子”“绕手腕”动作,还亲手为她缝制艾德莱斯裙,在葡萄架下教她跳赛乃姆、哼唱木卡姆。一次,伊欢好奇地抓起桌上的皮芽子啃,被呛得眼泪直流,玛依努尔却笑着对王蒙说:“新疆娃娃的舌头要尝过皮芽子的辣,才算扎下根!”
玛依努尔与王蒙一家的情谊不仅限于育儿,更体现在两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当时的伊犁普遍种植一种名为“二秋子”的苹果,王蒙家物资匮乏,玛依努尔经常爬上院中的苹果树,摘下苹果送给王蒙,还把苹果切片晒干,当成零食给孩子们吃。
寒冬时节,玛依努尔会端来一碗自家熬制的奶茶,教王蒙用馕块蘸奶茶软化后喂给伊欢,笑着说:“娃娃的胃要暖得像太阳下的戈壁。”
除夕夜,玛依努尔带着葡萄干和巴旦木到王蒙家串门,崔瑞芳教她包饺子,她则用馕坑烤出维吾尔族风味的羊肉馅饼作为回报,两种饮食文化的碰撞,化作满屋笑声。
王蒙后来在书中感慨:“维吾尔族人的情意像馕一样朴素,却比金子更珍贵。”
“我们家的阿凡提”
维吾尔族民间故事中的人物阿凡提以智慧与幽默著称,王蒙在书中多次称玛依努尔为“我们家的阿凡提”,这一昵称恰恰展示了玛依努尔的幽默机智和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她常以类似的方式帮助王蒙化解思想上的低沉和生活中的困难。
王蒙一家初到伊犁时语言不通,玛依努尔便用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即兴编唱的维吾尔族民谣教他们学语言。一次,王蒙误将维吾尔语“馕”说成“狼”(发音相近),玛依努尔拍腿大笑:“王蒙哥的嘴能把馕变成狼,明天咱们就用狼肉烤馕!”
她用玩笑巧妙纠正错误,既避免了尴尬,又让王蒙夫妇在笑声中记住了词汇差异。王蒙消沉的时候,玛依努尔以阿凡提式的豁达开导他。
一天寒夜,王蒙家的煤炉点不着了,玛依努尔送来热馕和木炭,却故意用谚语打趣:“阿达西,火灭了怕什么?‘冷的时候要跳舞,饿的时候要唱歌’!”
说罢,拉着王蒙一家在院子里跳起即兴舞蹈,王蒙滑稽的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玛依努尔的“阿凡提”特质更体现在她对民族文化的融合态度上。她教伊欢跳维吾尔族舞蹈时,会加入传统的“秧歌步”,笑称这是“伊犁版的阿凡提秧歌”;包饺子时,她把羊肉馅和皮芽子塞进面皮,放进馕坑烧制,自制“馕坑饺子”。
玛依努尔常说:“阿凡提骑着毛驴走四方,是因为他知道路的尽头总有葡萄架。”
这种将苦难转化为幽默的智慧,不仅成为王蒙一家度过艰难岁月的精神支撑,也让阿凡提不再仅是民间故事中的符号,而是成为真实生活中民族团结的鲜活注解。
一盘拉条子的等待
时间过得很快,玛依努尔的姐姐身体渐渐恢复了,而她也告别了王蒙一家。回到新和县后,玛依努尔从未停止学习,也从未间断过和王蒙的联系,他们常以书信往来,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自1979年起,每年4月玛依努尔便会托人给王蒙家捎去一包晒干的杏花——阿克苏的杏花比伊犁开得早,她说这是“让伊犁的春天追着风沙先到巴彦岱”。包裹里总夹着手写纸条,写着:“伊欢的个子有没有杏树长得快?”王蒙回信时,常塞进几颗北京果脯,调侃她:“智慧的阿凡提该尝尝首都的甜。”
在王蒙的鼓励和影响下,玛依努尔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是孩子们口中的“阿凡提”老师。她将在伊犁的经历化为教学素材——用维吾尔族谚语解释汉字结构,比如“众”字是“三个人在馕坑边取暖”,课间她总弹着热瓦普唱改编版童谣:“伊犁河的石头阿克苏的沙,民族团结的孩子亚克西!”
在得知学生吉力力·买买提考上原阿克苏师范学校,因为家庭困难,即将中断学业时,玛依努尔想起王蒙对她的教导和帮助,毅然拿出家中攒了很久的2000元来到吉力力的家,资助他完成学业,吉力力在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教师。
2009年,重回伊犁的王蒙特意去了当年的旧居,他轻抚树干,回忆起玛依努尔当年为招待他们一家,敏捷地爬上树摘“二秋子”苹果的场景,感慨这棵树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2011年,玛依努尔的儿子艾则孜·莫沙代替母亲前往北京看望王蒙,临走时王蒙赠送了一本《王蒙和他笔下的新疆》,直到今天,玛依努尔也会经常翻看,回忆青春岁月。
“等王蒙哥来阿克苏,我要带他看看新疆的变化,看看我们新和县城,再给他做一次拉条子。”玛依努尔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