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七秩社保守初心 民生福祉谱新篇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5日 10:00:59    来源:阿克苏日报

  阿克苏新闻网/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霞 通讯员 徐弘

  70年岁月如歌,70年砥砺奋进。地区社会保障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局部探索到覆盖城乡的多层次体系,从手工操作到智能化服务,从保障基本生活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张“民生安全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成为守护群众幸福的坚实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地区以“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推动社会保障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让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为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是民生改善的基石。70年来,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从“零的突破”到“体系健全”的历史性跨越,逐步构建起覆盖城乡、惠及各类群体的多层次保障体系。

  自治区成立初期,尚未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仅有少数企业职工能享受有限的劳动保障待遇。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等制度相继建立,社会保障覆盖面逐步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驶入“快车道”。

  “2009年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启动时,我就在窗口一线,村民们攥着现金来参保的样子,至今记得清清楚楚。”长期扎根在一线的地区社保中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科科长韩芳学的回忆里满是时代印记,“2011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跟进,2015年两项制度并轨,如今参保人数已从几万人增至112万人,基础养老金从55元提高到216元,缴费用手机、认证刷脸就能完成。”

  为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形势,地区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实现更大范围的互助共济;积极探索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障制度,针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就业特点,推出更灵活的参保缴费方式;稳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积极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集体补助试点,拓宽筹资渠道……

  拜城县托克逊乡坎其铁米村村民阿布都热依木·那斯尔就是受益者之一,“村里给补了钱,每月养老金多了21元,党的政策真是暖到心窝里!”

  在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领域,地区同样取得显著成果:实现工伤保险、失业保险自治区级统筹,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健全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加强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提升工伤职工康复服务水平。

  如今,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已形成“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格局,为群众生活筑牢保障防线。

  全民参保是社会保障的应有之义。近年来,地区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精准施策推动“应保尽保”,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为摸清参保底数,地区创新搭建“阿克苏地区全民参保数据库”,依托大数据实现“数据找人”,精准锁定未参保人群,分类施策推进参保扩面。同时,“线上+线下”常态化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活动,“金胡杨”宣传服务队深入企业、乡村,将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地区扎实落实困难群体政府代缴养老保险帮扶政策,对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等群体,由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确保其享受基本养老保障。累计为60万人次困难群众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

  阿克苏市多浪社区居民帕提古力·吾休尔今年63岁,因三级残疾纳入低保,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府代缴政策10年。2022年领取养老金时每月189元,经连年调整,目前养老金已达229元。“有了养老金,心里踏实多了。”帕提古力·吾休尔说。 

  此外,地区还将快递行业等群体纳入工伤保险制度保障范围,与劳动监察等部门联动推进行业项目参保,确保建筑施工等项目从业人员应保尽保。

  截至2024年末,全地区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三项社保参保227.56万人次,较2012年增加133.55万人次;基金征缴收入80.96万元,较2012年增加71.02万元,社会保障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待遇水平提升直接关系群众生活质量。地区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实现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从707元提高到1701元;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实现与社会平均工资同步增长;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20年上调,年均增幅保持在5%左右。

  “2003年退休时养老金不到一千元,现在每月能领4300余元,连续20年上涨,日子越过越有奔头!”阿克苏市某企业退休职工王秀华说。

  社会保障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地区积极发挥社保稳经济、保就业、惠民生的作用,落实“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减免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三险社保费7.23亿元,失业保险降费减负7.95亿元;向3.9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1.57亿元;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975.9万元;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5283.55万元。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从“跑断腿”到“指尖办”  

  社会保障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群众幸福感。地区持续深化社保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让群众办事更便捷、更舒心。

  “现在用电子社保卡刷个脸,待遇认证就办完了,不用跑窗口了!”这是群众对社保服务的直观感受。

  社保卡是社保服务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地区社保卡持卡265.52万张,208.31万人申领电子社保卡,覆盖民生领域100多项业务功能:求职者可登记参保,失业人员足不出户就能申领失业保险金,老人通过电子社保卡“刷脸”即可完成社保待遇资格认证……

  服务网络持续完善。地区已构建以10个地、县(市)社保中心为主体,1387个基层便民中心、186个社银网点为补充的社保服务网络,形成城区步行15分钟、城村辐射5公里的人社便民服务圈。

  针对群众急难愁盼,地区推行“网厅+综合柜员制”,实现社保业务“网上办”“掌上办”,高频服务事项“区域内通办”“跨省通办”“全疆通办”。

  为照顾特殊群体,地区大力推行“适老化”服务:为预到龄退休人员发送提示短信;推行退休档案预审服务;设立专门窗口提供“代办服务”“上门服务”;通过大数据比对实现“无感”认证。这些暖心举措让特殊群体感受到社保服务的温度。

  建立健全服务评价机制,通过12333热线、“好差评”系统等渠道了解群众诉求,做到百分百回访核实。工作人员以经办人员、办事群众身份“沉浸式”体验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地区将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扩大保障覆盖面,提升保障水平,优化服务质效,让社会保障网更密、更牢、更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阿克苏实践贡献社保力量。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