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
微博
Qzone
当前位置: 阿克苏新闻网>首页>热点新闻>阿克苏

文旅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 让“流量”变为“留量”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26日 10:20:26    来源:阿克苏日报

  核心提示:

  自治区成立70年来,文旅产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站在新的起点,地区将深挖文化旅游资源,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提速打造“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和“全域全季一站式体验大美新疆旅游示范区”,让美丽阿克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悠悠岁月,时代变迁,历史长河奔流不息。70载春秋波澜壮阔,风雨兼程,地区旅游旧貌换新颜,在岁月中绽放光芒。

  时光回溯,打开阿克苏旅游的“时光隧道”,一起感受其发展脉搏——2002年,地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单独设立地区旅游局;2019年,地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和旅游局合并;2024年12月27日,天山托木尔景区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成为地区首个5A级旅游景区……

  自治区成立70年以来,地区文旅产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近年来,更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利用特色资源提升竞争力,实施“文旅+”“+文旅”模式,持续丰富新业态,培育文旅新品牌,壮大文旅产业链,更好满足游客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有力打造“全域全季一站式体验大美新疆旅游示范区”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

  一、奋起直追 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

  1995年,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此后,“黄金周”推行,人们从拥有双休日的“中闲”时间变为拥有一周假期的“大闲”时间。旅游消费不断增加,国内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始盛行,在“双休日经济”、假日经济的推进下,地区旅游也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疆内游、出疆游和出境游成为上世纪90年代阿克苏最经典的旅游线路。到了2010年以后,国内游渐成主流,阿克苏美景日渐被国内游客认可。

  近年来,地委、行署始终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扩大就业、惠民富民、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柱性产业来培育,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增进“五个认同”为目标,持续推进“旅游兴阿”战略,建设“宜游”阿克苏,推动文化遗产“活”起来、文旅产业“强”起来、城市名片“亮”起来,努力把特色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文化遗产焕发时代光彩,让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朝着“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奋勇前进。

  2014年至2024年,地区累计接待游客1.45亿人次,实现游客花费847.63亿元,接待游客和游客总花费较2014年增长56倍。特别是近三年,地区累计接待游客8048.61万人次,实现游客总花费483.0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9.50%、66.84%;游客接待量从2022年的1421.78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3617.27万人次,游客总花费从79.41亿元提升到221.05亿元,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作用日渐显著。

  二、精耕细作 旅游品牌影响力明显扩大

  随着阿克苏大力发展、推宣文旅产业,阿克苏的“出境”率越来越高,阿克苏的美景、美食、美人、美物等在社会面、网络上随时可见。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网。近年来,地区持续优化立体交通网络,已初步形成由G3012线、G314线、G217线、G219线等以及S207线、S208线、S209线等组成的骨架公路网,完善快速路、主次干路、城市道路网,高质量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地区境内高等级公路总里程2629公里、城市道路总长达190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约1.88万公里,3条农村公路列入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2条公路列入新疆2024年交旅融合10条“最美”公路,道路通达性显著提高。

  地区高质量开行“阿克苏号”“托木尔号”高品质特快旅客列车、“长三角号”旅游专列、阿克苏—乌鲁木齐往返特快旅客列车,平均上座率达95%,全面融入乌鲁木齐10小时城市经济圈。 

  新开通“阿克苏—郑州—福州”“阿克苏—银川—浦东”“阿克苏—武汉—温州”等多条航线,“空地联运”线路和模式不断优化,“快进慢游深体验”立体交通网络持续完善,更多客流量转化为游客量,有力带动了文旅产业发展。

  近年来,地区聚焦打造“全域全季一站式体验大美新疆旅游示范区”和“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抢抓新疆环塔里木经济带建设、别迭里口岸开放等重大战略机遇,将文旅工作纳入地区“五项重点工作”,坚持从政策上赋能、资金上保障,围绕旅游产业“一心、双珠、双循环”(一心:阿克苏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双珠:龟兹世界文化遗产明珠带、天山托木尔自然遗产明珠带,双循环:G579、G219环天山旅游风景带,S309、G217环胡杨沙漠旅游风景带)谋篇布局,先后出台《推进全域旅游产业链实施方案》《阿克苏地区龟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梳理绘制《地区文旅产业链集群图谱》,以高站位、系统性顶层设计,构建起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逐步实现景区、旅游区提档升级、串联集群,推动文旅资源大开发、文旅产业大发展。

  同时,地区不断强化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持续优化配套设施、大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多措并举打造优质旅游环境,实现了A级旅游景区的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齐头并进。2014年,地区只有少数几家A级旅游景区,而到今年,地区A级旅游景区已达到71家。天山托木尔景区“十年磨一剑”,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地区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克孜尔石窟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区、龟兹古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创建工作的软硬件基础全面提升。特别是近三年,地区创建3A级以上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4家、3A级旅游景区18家;培育三星级以上农家乐57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14家,三星级40家;创建乡村旅游重点村36家,其中自治区级7家、地区级29家;创建S级滑雪场2家,其中3S级滑雪场1家、2S级滑雪场1家。

  三、发展转型 旅游产品极大丰富

  三四十年前,阿克苏的知名旅游景点一个巴掌就能数得过来,如温宿天山神木园、拜城克孜尔石窟、库车天山神秘大峡谷。如今,天山托木尔景区、阿克苏国家湿地公园、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等知名景区景点数不胜数。地区区位独特、资源富集,自然景观神奇秀丽、人文景观蜚声中外,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逶迤雪山、丝路古道、神奇峡谷、民俗风情等共同构建了丰富且独特的文旅资源。

  地区虽然坐拥丰富旅游资源,但过去由于旅游产品单一、市场定位模糊,宣传推广与营销力度不足,旅游市场缺乏能够代表阿克苏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增长缓慢,在国内旅游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较低。

  近年来,地区依托“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文旅品牌,持续开展“5·19中国旅游日”、多浪·龟兹文化旅游节、苹果文化旅游采摘季、“胡杨礼赞”“天山脚下过大年”等主题系列品牌活动,打造全域旅游新标杆。库车市热斯坦旅游休闲街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地区创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1家(三生百间里民宿)、创建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家(地区文博院)、自治区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3家(天山托木尔景区、库车饭店、乌什县燕泉山景区)。“打造‘天籁加依’品牌 发展民俗风情游”入选国家文旅部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库车市“相约醉美独库 畅享活力夏至”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天山托木尔景区塔村入选《2024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案例》。多元化旅游业态融合发展,旅游产品供给不断丰富。

  同时,地区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和对口援疆发展机遇,持续加强与疆内外主要客源地、直航城市的交流合作,依托已开通的37条疆内外航线和29个通航城市,持续加大“引客入阿”宣传力度,持续加强与疆内外城市旅游行业的沟通和合作。通过不断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推广战略,运用“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矩阵,释放文旅融合旅游发展叠加效应,打造“热娜局长说沙雅”“小苏说拜城”“慧说阿克苏”等系列具有地区特色亮点的网红账号和热点视频,抢占流量高地,“小苏说拜城”抖音系列短视频入选2025年度中华文物新媒体传播精品推介入围项目。影视剧《长风万里》《阿克达拉》《地上的云朵》在阿首映,中央电视台《欢乐大猜想》、浙江卫视《奔跑吧》《追星星的人》等电视栏目,以及中国国家地理科考团队来阿克苏取景拍摄,蒙曼、俞敏洪、国乐大师方锦龙、“奥运金牌天团”、千万粉丝博主等知名达人和自媒体大V博主打卡推介阿克苏,努力吸引更多游客来阿克苏旅游。

  特别是2025年,地区成功承办自治区旅游促“三交”推广推进活动和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WKG&M-1综合格斗赛、独库公路通车仪式、香港精装明星足球队新和公益足球邀请赛等重大文体旅活动,阿克苏文旅在国内外引发“爆款效应”。新疆旅游发展大会举办期间,库车市接待游客20.53万人次、增长115%,实现游客花费1.13亿元、增长135%,“库车文旅”国际搜索量环比增长120%,成为“一带一路”文旅交流热点城市;534家国内外媒体全方位制作、刊播融媒产品近4万条次,全网浏览量20亿+。“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品牌越擦越亮、深入人心,“出圈”又“出彩”。

  曾经的阿克苏已成为游客熟悉的旅游胜地,“丝路古龟兹 神奇阿克苏”的口号风靡全国。乘着文旅融合发展的东风,地区正沿着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行,在丰富旅游内涵的同时,不断延长旅游线路,讲好阿克苏故事,把“过客”变“留客”,让“流量”变成“留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热汗古丽·哈斯木
< img src="" style="float:left;"/>

新公网安备 652901020001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