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海渤:扶贫路上的担当与坚守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24日 10:20:35 来源:阿克苏日报
“扶贫干部”这4个字听着普通,可真扎进这里面才知道,它装的是老百姓的柴米油盐,扛着的是咱共产党员沉甸甸的责任。
1987年,我出生在阿克苏市。爷爷和外公当年跟着王震将军进疆开垦戍边,从他们踏遍戈壁、扎根荒原的那一刻起,我血液里就流淌着与这片热土割舍不开的情愫,也早早埋下了要为这片土地尽心出力的念头。
我大学学的畜牧医学,毕业后在阿克苏市乡(镇)工作了3年,工作13年都扎根农村一线,多年与农民打交道,我太清楚他们的难处,地里的农作物受灾、家里出现病患等这些难题像沉重的包袱压在农民的肩头,哪一样都能让好好的家庭瞬间陷入困境,所以后来干上脱贫攻坚工作,我没半点含糊,满脑子就想着帮大伙把穷根拔了。
最早在乡(镇)上班,我“一身两职”,既当综治干部,又兼扶贫工作。那时候刚好赶上扶贫对象信息再复核,那可不是坐在办公室填表就行,那些没安全住房和房子漏雨的,家里有人得重病、残疾没法干活的,还有因为天灾地里没收成的农户,我都一户户跑过去,亲眼看看、亲口问问,生怕漏了谁家,错了一户。我一直记着句话:“扶贫得雪中送炭,不能锦上添花。”你不往老百姓炕头坐,不跟他们拉家常,怎么知道人家到底为啥穷?怎么懂他们心里最盼啥、最愁啥?所以我天天往农户家里跑,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情况摸得门儿清,后来由我主笔制定的乡(镇)扶贫工作方案,被阿克苏市作为典型推广,甚至连地区扶贫工作现场会也选择在我们乡里召开,忙是忙,但心里是真踏实。
2018年年初,我调至地区扶贫办,新岗位专业性更强,要求也更高,我知道这担子更重了。那时候总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这话往心里一放,就觉得浑身都有劲儿。我从“六个精准”到“两不愁三保障”,每一条都琢磨透,就想在这个平台上多干实事,为全地区的脱贫攻坚出份力。我们起草的每一份文件、提的每一个建议,都可能直接影响基层干部的扶贫成效,甚至关系到老百姓能不能真正受益。在参与制定的多个文件中,我反复改、仔细抠,更围绕脱贫攻坚的实际需求去调研,那时候经常加班到后半夜,家里根本顾不上。
2018年年底,我爱人查出了甲状腺癌,做手术正需要人照顾,可当时正逢脱贫攻坚战最忙的时候,只能让她自己检查、自己办理住院,连做手术都没有陪在身边,术后恢复一点都没照顾上,说不愧疚是假的,现在想起这件事心里还是有点酸,但我从没抱怨过,这是我的责任,既然走上这个岗位,就得干好。
从事脱贫攻坚工作这些年,累是真累。现在回想,累并自豪着,每次想到那些贫困户从愁眉苦脸到露出笑脸,从住危房到搬新家,从没钱看病到有保障,再到脱贫,就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已在路上,往后我仍会扛好这份责任,踏实做事,绝不负党员身份与百姓期待。
( (何海渤 口述 记者 刘红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