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底下凿通途
——西天山特长隧道复杂断裂带突破记
发布时间: 2025年08月30日 17:15:46 来源:天山网-新疆日报原创
【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逯风暴
“施工进度已过了围岩条件最差的区域。”近日,站在西天山特长隧道平导洞内,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G219线昭苏至温宿公路项目EPC—1标段总工程师李刚向记者介绍隧道施工进展情况。
曾经,莽莽天山如一道屏障,将伊宁与阿克苏遥遥相隔,两地间最便捷的路线要穿过险绝的夏特古道。
千百年来,跨越天山的征程从未中断。2023年,昭温公路项目开工,公路穿越了夏特古道,南北疆之间最西端的一条公路大通道正式落地。
跨冰河、越冰川,昭温公路项目由大量的桥梁、隧道组成,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西天山特长隧道。
西天山特长隧道穿越天山西段,全长15.7公里,施工区域绝大部分被冰川覆盖。穿越冰川但不能破坏冰川,项目团队舍弃了传统的斜井和竖井工艺,在隧道双主洞之外设置了一条平导洞辅助隧道主洞施工,不仅避免了施工粉尘、尾气对冰川的影响,还能为主洞施工探明前方地质情况。
“头顶就是木扎尔特冰川。”李刚指了指头顶,“隧道要穿越冰川,意味着地形地质条件复杂。”
今年初,平导洞施工所用的硬岩掘进机“昭苏号”进入了第一个断裂带。该断裂带长360米,围岩自稳性极差,加之冰川积雪融水下渗,形成活跃的地下渗流系统。“我们料到了断裂带地质很差,没想到这么差,7个月内硬岩掘进机刀盘被卡死了6次。”李刚说。
平导洞最里侧,隔着钢拱架铁丝网,能看到碎石堆积。那种破碎状,就像一整块煤被铁锤砸开后,煤块四散的感觉。
李刚说,断裂带以蚀变岩为主,这种岩石一碰就碎,遇水则快速崩解,岩石受硬岩掘进机刀盘挤压后像麦芽糖一样糊住刀盘。在这种破碎岩石中,刀盘前方的掌子面极易塌方,最终造成刀盘被卡死。
起初,建设者利用超前注浆加固的方式,即把一种聚氨酯注入到山体岩石中,希望把破碎的岩石粘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再慢慢掘进,但效果不明显,因为施工人员隔着刀盘难以判断注浆部位就是岩石最破碎的区域。
技术人员围坐在一起,纷纷提出不同的建议,最终决定用“注浆+救援导洞”的方式施工。
温源强是平导洞技术主管,他说:“在平导洞左右两侧以及顶端开挖3条救援导洞,导洞一直挖到刀盘前面的掌子面处,施工人员找到最破碎的岩石区域后,再进行注浆。”该方式的效果不错,施工人员一边开挖救援导洞,一边掘进,最终“昭苏号”通过了断裂带围岩条件最差的区域。
“我们将加紧施工,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温源强说,“等到隧道打通了,从昭苏到温宿就有了公路大通道,去南疆就是‘一脚油’的事。”
站在木扎尔特冰川下,群山间的公路建设者身影虽显渺小,却在创造改天换地的奇迹。他们在天山腹地凿通途,即将建成又一条“天路”。
记者感言
一部写给天山的英雄史诗
西天山特长隧道的施工难度,堪称世界级难题。70%的区域被冰川覆盖、穿越活动断裂带、世界级深埋公路隧道……每一个标签背后,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
当硬岩掘进机“昭苏号”的刀盘在断裂带中多次被卡死,当蚀变岩遇水崩解如麦芽糖般糊住刀盘,建设者们面临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意志的考验。
在蚀变岩与冰川的双重夹击下,建设者们不是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他们没有被冰川覆盖、断裂带等难题吓退,反而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劲,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用双手在天山腹地开辟出希望之路。
隧道施工稳步推进,新时代建设者们在冰川下“凿通坎坷成大道”,他们把担当和坚守的精神史诗书写在冰川上,也在天山深处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