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镜头见证:老厂新生,江岸蝶变!
发布时间: 2025年07月31日 13:20:27 来源:长江网
此刻更懂你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图|长江头条网友 “聂艳华”
光影交错间
江岸的故事一直在我们身边
“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开展以来
网友们不仅翻出压箱底的老照片
更拿起相机穿梭在街巷里弄
用细腻的镜头语言
展现江岸的“老故事”与“新心跳”
从纺织厂里的机器轰鸣
到数字产业园的代码闪烁,
从码头边的搬运号子
到长江岸线的活力奔涌……
时代建设者的印记,
在一帧帧光影中鲜活呈现。
截至目前
“长江头条”平台活动话题
累计阅读量超1791.3万
超6400人次在话题内
分享了他们珍藏的江岸故事
微博话题累计讨论量近4000篇次
图|长江头条网友 “Fariy”
壹
平和打包厂
工业遗存变身时尚地标
1905年,英商平和洋行在汉口租界华昌街(今青岛路)建起平和打包厂。这座建筑不仅是老汉口近代工业的鲜活遗存,更历经岁月沧桑,见证了抗战烽火与时代更迭。
当年,这里是华中地区重要的物资枢纽。既承担棉花打包的核心业务,也兼营皮货加工,更率先引入英国蒸汽动力系统,借汉口商埠将货物输往全国,堪称那个时代“最先进生产力”的象征。
穿越前:2013年平和打包厂修缮前。长江日报资料图 穿越后:如今的和平打包厂。网络图片
长江头条网友“173****5422”分享了他珍藏的老照片,以及他与平和打包厂的深厚渊源。这里不仅是他人生的起点,更烙印着父亲奋斗的足迹。他流连旧址、搜寻旧影,只为触摸父辈的岁月。
与平和打包厂有关的记忆
长江头条网友“173****5422”
长江头条君
珍藏的老照片。
让我想起我家与平和打包厂的深厚渊源。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在他的故事里,父亲十几岁便从黄冈老家来到打包厂当茶房。而他的童年,则在棉花堆里伴着机器轰鸣声度过,松软的棉絮成为记忆中最鲜活的底色。
1949年武汉解放,父亲的一个举动令他至今难忘,“他拿到生平首份工资时,激动得手足无措,当场就把全部工资都捐了出去,他说那是第一次尝到‘当家做主人’的滋味。”
平和打包厂
长江头条网友“卖小吃的老人”
长江头条君
平和打包厂内景。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在征集的影像中,平和打包厂内钢架楼梯、楼体滑道、红色消防沙箱、墙壁标语、英式蒸汽阀门等老物件犹存,无声诉说着往昔。
平和打包厂
长江头条网友“車”
长江头条君
平和打包厂内的创意空间。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新铺的钢结构透明穹顶,与文艺书店、咖啡店、脱口秀剧场等现代元素相映。红砖墙面、铁质楼梯散发的近代工业风,与各类业态、展览相得益彰,尽显古今碰撞交融之妙。
平和打包厂
长江头条网友“吴暄”
长江头条君
多元的艺术装置吸引了市民游客们前来打卡。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曾经的厂房车间,如今已改造成一间间创意办公场所,121家文化创意、数字创意企业入驻其中,形成产业聚集新高地,从工业仓储之地华丽转身为江岸文创园区的时尚地标。
贰
良友红坊
皮毛厂房的数智跃迁
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同样是镜头捕捉江岸产业升级的生动样本。其前身是新中国“一五”期间建设的湖北省皮毛加工厂,如今已蝶变为艺术与历史交融的创新场域。
穿越前:1983年,生产人员正在操作自动线羽毛分毛设备。长江日报资料图 穿越后:良友红坊文化艺术社区。记者彭年图
标志性的红砖烟囱化身为艺术温度计,成为园区新旧交融的独特符号。错落分布的国际艺术雕塑,为这里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质感。
良友红坊
长江头条网友“兰草”
长江头条君
园区里错落分布的国际艺术雕塑。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而良友红坊的升级远不止于此。如今,它已进阶至2.0版“数智创意高地”,成功吸引了一批数字创意与智能科技企业汇聚。
良友红坊
网友
长江头条君
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更具标志性的是,江岸区、武创院联合中建三局共建的“建筑智慧运维企业联合创新中心”亦落子于此。摄影师的镜头,精准定格了老厂房内新旧动能碰撞、创新要素澎湃涌动的“江岸瞬间”。
叁
岱家山科创城
烽火碉堡绽放科创之花
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在武汉地区同日本侵略军展开大规模会战。散落在张公堤上的碉堡群,是武汉抗战史上抵御日寇、坚守江城的重要见证。
穿越前:2008年的岱家山科技创业园欧泰克节能门窗生产车间一角。长江日报资料图 穿越后:岱家山科创城。记者彭年图
作为汉口最后一道防守屏障,中国守军依托以“蓬字守望台”为核心的碉堡群,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直至完成掩护城内国民政府、中共机关及重要工厂设备安全转移的任务后,幸存将士才奉命撤出。
张公堤上的碉堡
长江头条网友“壕沟里的草”
长江头条君
位于张公堤上的碉堡。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岱家山逐渐褪去军事色彩,周边形成村落,昔日的碉堡群成为历史遗迹,静静伫立在张公堤旁,提醒着人们那段烽火岁月。
上图:岱家山抗战碉堡群主堡外景。长江日报资料图 下图:岱家山抗战碉堡群主堡内景。长江日报资料图
2004年,武汉城市发展浪潮中,岱家山启动城中村改造,彻底改变了区域的空间格局和功能定位,为产业升级腾出了发展空间。
岱家山
网友
长江头条君
岱家山知识产权小镇。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改造后的岱家山科创城聚焦“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形成以智能机电、数字环保、数字传感、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吸引260余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入驻,成为武汉“双创”的重要载体。
园区内道路宽敞、绿树成荫,现代化楼宇与标准化实验室错落有致,年轻创业者的身影穿梭其间,昔日的军事堡垒已转变为科研创新的沃土,年营收与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成为汉口北部的经济增长极。
岱家山
长江日报记者彭年
长江头条君
岱家山科创城内特色装置。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如今的岱家山,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未来的开拓者。留存的部分碉堡作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与现代化的科创园区形成鲜明对比,诉说着从保家卫国到强国兴邦的时代接力。
肆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
“长江音响”回响双创声谷
“长江音响,您的理想”……这句曾回荡在武汉街头的广告语,仍是几代人耳畔温热的记忆。而今,孕育出这段传奇的武汉市无线电厂,已改造成为大智无界・空中小镇,成为城市中心名副其实的“双创小镇”。
穿越前:1995年,武汉无线电厂高级工程师、市劳模苏扬(右一)带领科研小组校调CDG新产品。记者魏斌图 穿越后:如今的“双创小镇”。网络图片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
长江头条网友“茶青”
LIKES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玄妙楼梯。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
老厂房的结构被巧妙地保留并融入到新的设计中,巨大的车间窗户透进阳光,照亮了摆放着先进设备的工作区域,新旧元素的碰撞令人眼前一亮。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
长江头条网友“张杨”
长江头条君
老厂房已成为热门打卡点!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从轰鸣的工业旧址到沸腾的创新磁场,这里不仅吸引着许多文创与科技企业扎根,更成了居民漫步的文化客厅。看展、喝咖啡、参加创客沙龙……老建筑在时光里完成“逆生长”,用崭新的生命力续写着城市的精彩篇章。
大智无界・空中小镇
长江头条网友“茶青”
花花
又发现一个新的打卡点。
#时空对话・江岸记忆#
从平和打包厂的斑驳砖墙到岱家山科创城的明亮实验室,从良友红坊的艺术装置到长江岸线的现代楼宇,网友们的镜头精准定格的,是江岸在创新、创业、创造道路上的坚定足迹与澎湃心跳。
如今,这强劲的心跳声,正通过一幅幅征集的作品,吸引着更多人加入,让这片承载着历史、跃动着创新的土地,永远书写着未完待续的精彩故事。
继 续 征 集
“此刻更懂你——时空对话·江岸记忆”摄影作品征集活动期待你参与!
登录长江网“长江头条”平台,带上话题#江岸·美好一刻——此刻更懂你#(微博用户可带话题#我的江岸美好一刻#参与投稿),上传你的摄影作品。
优秀作品将在长江网专题推送,获得100元现金奖励或长江头条文创产品,还有机会在城市公共空间展出亮相,让更多人看到你的巧思与创意。
出品:中共江岸区委宣传部 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