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石育良田 葡萄变美酒
发布时间: 2025年09月15日 11:32:31 来源:石榴云客户端
在焉耆回族自治县七个星镇霍拉山村附近,中菲酒庄巨大的立体镂空式建筑格外醒目。建筑造型是一个长方体嵌入七个圆,目前主体已建成,今年10月将投用。
9月1日,中菲酒庄创始人纪昌锋看到规模宏大的酒庄即将全面启用,想到团队16年辛勤付出,终于将曾经的不毛之地变成万亩有机葡萄园,酿造出市场抢手的中菲马瑟兰葡萄酒,他深感欣慰。
9月1日,中菲酒庄地下酒窖的发酵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中菲酒庄所在的焉耆盆地,地处霍拉山脚下,北临开都河,南临博斯腾湖。这里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土壤偏碱性。2000年左右,新疆乡都酒业有限公司最早来到这里开发荒地,种植葡萄,酿出葡萄美酒,为焉耆盆地打开了葡萄酒产业大门。
2009年,纪昌锋夫妇来焉耆选地种葡萄时,已没有太多选择,只能落脚在最靠近霍拉山的地方。
酒庄建设伊始,这里是荒滩戈壁,石头特别多,一刮风就飞沙走石。这怎么种葡萄?纪昌锋经多方请教,最终决定用最原始的办法——人工捡石头。于是夫妻俩分工,一个在霍拉山下戈壁滩捡石头、一个在市区照顾家人,每三天一换岗。在戈壁滩上,他们带领200个工人捡石头,再用小拖拉机把石头拉走。这一干就是三年,捡出的石头堆成了山,成为酒庄如今的白石山。
石头捡完了,新的问题来了,戈壁滩凹下去了。本来这里土层就薄,更没法种葡萄了。纪昌锋和妻子没有气馁,而是迎难而上,用大卡车拉土填上。就这样,硬是把1万多亩地填高了70厘米。
在酒庄全体员工努力下,终于种植出郁郁葱葱的葡萄树。为了改善土质、提高肥力,酒庄从巴音布鲁克草原拉来羊粪施肥;为了防风固沙,他们还在葡萄园周围栽种了四五万棵青杨、胡杨……如今,葡萄园有一排排杨树守护,周围野兔、狐狸等也常来做客。
9月1日,中菲酒庄工作人员在葡萄园采摘酿酒葡萄。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悦摄
在葡萄酒业界有个共识,酿造优质葡萄酒必须有好原料,还需要匠心大师和敬业团队。酒庄成立之初,纪昌锋就聘请了国内著名葡萄酒专家为总顾问,指导酒庄规划与建设。酒庄以“善待自然”为理念,团队专业用心酿造,再加上焉耆盆地空气干燥、少有病虫害侵扰的优势,酿出了种植、酿造双有机的优质特色马瑟兰葡萄酒。
2012年,酒庄与意大利一家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作,启动集葡萄酒酿造、窖藏、休闲娱乐文化中心、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酒庄建设。建筑主体由一个长方体与七个圆形立体镂空式结构组成,代表“天人合一”“天圆地方”,寓意所处七个星镇。活动场所以室内、地下为主,既可抵御风沙,又具环保节能功效,正等待着于今年10月向游客惊艳亮相。
16年来,中菲酒庄形成了严格的生态规范和技术创新模式,标准化种植、引进国际先进设备、自主研发发酵设备等,开发出了5个系列13种葡萄酒,既适合喜爱浓郁果香的大众人群,又能满足追求丰富口感的葡萄酒专业爱好者。如今,这个酒庄已成为焉耆盆地葡萄酒文化传播和休闲度假的规模化知名酒庄。
“我们酿造的马瑟兰葡萄原酒,是国内外高档酒企的抢手货,每吨售价高达3万元。相信我们生产的高品质酒,会更快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纪昌锋说。